中国第一泵业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中国第一泵业网 > 消防泵 >

消防泵

玻璃钢泵站一体化使用单位_《刻竹小言》诞生记——读王世襄致金西厓信札

2022-09-22消防泵admin 373
在《刻竹小言》整理的过程中,王世襄始终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,每写好一部分即第一时间邮寄四舅审阅,他自知竹刻技法和专业术语方面非己之长,所以专业方面请金西厓把关。笔者
(真空泵加什么油)(氮泵品牌哪个好)(过滤泵增氧什么原理)(污水处理一体化提升泵)(中国泵阀制造网)(压滤机入料泵)

王世襄致金西厓手札

泵车操作规程

提起《刻竹小言》,学界皆知是金西厓、王世襄合作的经典之作,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,好评如潮,被誉为是“对竹雕作出最全面研究之作”。金西厓、王世襄乃郎舅关系,两位均为近现代竹刻理论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
金西厓(1890—1979),是我国近现代竹刻艺术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竹刻艺术大师,启功称赞其“于五百年来竹人之外独树一帜”。金西厓不仅竹刻技艺高超绝伦,在竹刻理论上也颇有建树,其晚年的代表作《刻竹小言》具有划时代意义。王世襄(1914—2009),我国著名文化学者、文物鉴藏家,金西厓外甥,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、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员、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。金西厓的代表作《刻竹小言》即由他整理出版。王世襄曾在自述诗中写道:“外家才艺殊,两舅工刻竹。小言命编校,敢不忠所托。从此癖此君,耽爱情颇笃。”整理舅舅的著作也成为王世襄竹刻研究的发端,后来陆续撰写和出版了一系列关于竹刻的论著,成为现代竹刻理论研究的泰山北斗。

《刻竹小言》到底是怎么诞生的,王世襄在整理的过程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?新近发现的这批王世襄致金西厓信札为我们揭开了谜底。这批信札共计41通计88页,时间跨度从1974年底到1976年底。三分之二为王世襄先生用毛笔书写在花笺纸上,格调高雅、字迹工整、内容丰富,最可贵的是,其核心主题基本围绕如何整理《刻竹小言》展开。

日本排污水泵品牌

镇痛泵怎么拼音

“文革”后期的1973年,王世襄自湖北咸宁调回北京工作。至1974年,家属也全部调回北京,一家人总算重新安顿下来。这时,王世襄开始写信给失联多年的四舅父金西厓。多年没有通信,一旦重新“联通”,舅甥之间亲情跃然纸上,除了工作生活的情况之外,最重要的话题就是竹刻。《刻竹小言》原稿的原始面貌究竟如何?据金西厓后人透露,原稿非常简略,也没有分章节,总计大约3000字。笔者见过开头两页,与我们后来所见的《刻竹小言》确实有很大差别,究其原因还是金西厓当时年事已高(1975年时已85岁高龄),所以才需要笃好工艺的外甥王世襄整理完善。

对于舅舅的著作,王世襄认为非常有价值和意义,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整理工作中去。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,王世襄不但阅读了大量竹刻类文献,还以惊人的速度列出了全部书稿的大纲,并完成了部分章节。经过对比可知,他初列提纲与我们目前所见《刻竹小言》的框架大体一致。有所不同的是,金西厓及其胞兄金东溪的几件作品实例后来作为“附录”出现。因为此书的作者署名为金西厓,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显然并不合适。所以王世襄听取友人建议,后来以整理者的名义介绍金西厓的十件和金东溪的二件作品。对此,在这批信札中也有提及。

在《刻竹小言》整理的过程中,王世襄始终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,每写好一部分即第一时间邮寄四舅审阅,他自知竹刻技法和专业术语方面非己之长,所以专业方面请金西厓把关。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,多次的修改和广泛的征求意见,《刻竹小言》终于脱稿。王世襄又请惠孝同、启元白、张伯驹、黄君坦、黄苗子、夏承焘几位名人题辞,还写了一个后记交代编撰的过程。

完稿后,王世襄的喜悦之情,溢于言表。因为当年他手录石印慈母的《濠梁知乐集》时,金章已经去世,为此他一直感到遗憾。这次完成舅父著作的整理任务,他觉得是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。不过,问题来了。《刻竹小言》整理工作虽然告竣,并且受到学人的好评。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,出于种种原因,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出版印刷。为了让舅父在有生之年能见到此书面世,王世襄用毛笔抄录了一份手写本邮寄给金西厓。1976年底,王世襄又专门自费油印了200册(无图和题跋),以广其传……

《刻竹小言》诞生的过程,通过解读这批信札,其实已经基本明了,但其中丰富的信息量,却为我们厘清了不少问题,有的甚至颠覆了以往的认知。

第一,《刻竹小言》的成书时间。目前学界普遍认为《刻竹小言》的成书时间是1948年,因为金西厓的自序中落款是戊子十月。通过这批信札,我们知道此书的真正成书时间应为1975年至1976年间。虽然1948年王世襄赴美之前暂住金西厓家中时,也曾提起刻竹编书的事,但金西厓真正提笔写成提纲挈领类的初稿是在1965年前后(见1975年1月2日信)。1975年春天开始,王世襄才开始对其进行系统和大尺度的整理。金西厓的自序乃王世襄代笔,王世襄之所以落款在1948年是因为这时候编成此书,就不必加新内容(因为新内容,不论是理论还是作品确实不容易加),可以少受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学术方面的束缚;而且可以使用比较接近白话文的文言,既通俗易懂,也比较文雅。

第二,《刻竹小言》的第一作者。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所有正式出版的《刻竹小言》均署名“金西厓著、王世襄整理”,按照一般的理解,《刻竹小言》的第一作者理应是金西厓,而且主要著作权应属于金西厓。通过解读这批信札,我们可以了解到:事实上,王世襄在《刻竹小言》诞生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金西厓的初稿只有3000字左右,而后正式出版的版本有6.3万字(含题跋、后记),几乎扩展了20倍,尤其是书中的自序、简史、述例、附录、题跋均初稿所缺,这多半要归功于王世襄这个整理者。不过,作为本书最为核心的作法、备材等章节,更多的信息来自于金西厓本人,王世襄经过自己的参悟发挥,对这些章节进行了整理扩充。所以笔者认为,王世襄扮演的角色不应是“配角”,而应是“主角”;不但是整理者,也是创作者。因此,《刻竹小言》至少也是金西厓、王世襄两人合著。

第三,《刻竹小言》的版本问题。由于王世襄的努力,《刻竹小言》有多个版本行世。主要有1976年王世襄自费油印本、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《竹刻艺术》、2003年人民大学出版社《刻竹小言》(影印本)等。通过这批信札可知,《刻竹小言》还有两个版本。我们知道,王世襄在整理的过程中是“一页一页、一章一章”抄录邮寄给金西厓审阅的。定稿后,王世襄先是用圆珠笔手录复写了几份,这是一个版本。之后,王世襄又用毛笔誊写了一份,并附高清图片(为俪松居写本),然后用静电复印了几份,这是另一个版本。由于这两个版本当时印量极少,所以存世者稀。

《刻竹小言》堪称有史以来第一部进行全面论述竹刻艺术的著作,提纲挈领地奠定了竹刻历史的叙述框架,具有经典意义。而这批信札数量众多,时间集中,主题明确,书法遒劲,亦是竹刻史和竹刻理论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,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,也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。

[水泵型号代表的意义及缩写][泵车安全技术交底]